
而与大寒重合的长夏的重要性,可能很多人还不是很清楚,《素问·太阴阳明论》:“帝曰:脾不主时何也?岐伯曰:脾者土也,治中央,常以四时长四脏,各十八日寄治,不得独主于时也。”就是说脾主长夏,既每两个季节交接的18天。张景岳说:“春应肝而养生,夏应心而养长,长夏应脾而变化,秋应肺而养收,冬应肾而养藏。”突出脾胃为脏腑之本的精神是统一的。脾运化水谷,化生气血,滋养四肢百骸,五脏六腑,如同自然界土能生长、滋养万物一样。
大寒时节的饮食
大寒与立春相交接,又处于长夏之中,所以在饮食上与小寒也略有不同。首先进补量应逐渐减少,以顺应季节的变化。其次,在进补中应适当增添一些疏通气机的食物,为适应春天升发特性做准备,如韭菜(不宜生吃)、蒜苗、洋葱、蘑菇、香菇、金橘等。最后,季月各十八日省甘增咸以养肾气,可适当吃些鸭肉、乌鸡、带鱼、海带、海蜇、鱿鱼等咸味食品。
另外,大寒与立春相交时节,是感冒、咳嗽的高发期,若受寒则多吃一些温散风寒的食物,在烹制食物时可加一些生姜,以防御风寒邪气的侵扰。
大寒时节的起居
俗话说:“大寒大寒,防风御寒”。保暖的道理我们大部分都懂,今天就来说一说冬藏中一些过于温暖的误区:
• 冬天洗澡或泡脚要适度,不能泡到出大汗,身体感到温热,微微出汗即可;
• 穿衣原则:用火烤热的衣服要稍微放一下再穿,不要“趁热”穿;
• 刚受冻过的手脚,不宜立刻用热水浸洗;
• 刚从寒冷的户外回来,不能立即食用热饮热食;
• 睡觉时感到寒冷的时候应该伸展双腿才有助于温暖起来,越蜷紧越冷。
大寒时节的艾灸
冬季人体内的阳气衰退,正适于采用补阳气的养生手段,避免在春季生发时节,由于阳气不足易复发老病。
过了大寒,将迎来新一个节气轮回。大寒冷到顶点,日后天渐暖。此节气也进入了五运六气的“初之气”,是春季萌发前的关键积累时期,养生要讲究养精蓄锐,暖身养中、温肾健脾,待来年生发。
在这个冬、春季之交的长夏时节里,脾的调理也显得尤为重要。
- 艾灸命门、肾俞以温肾 。
命门位于后正中线上,第二腰椎棘突下,肾俞在命门旁开1.5寸的位置,位置较近可以循灸,艾灸15–20分钟,火力宜温和。
2.艾灸 神阙、中脘、足三里、公孙、阴陵泉以健脾。
神阙位于肚脐,中脘位于前正中线上肚脐上4寸的位置。
足三里位于小腿上,外膝眼下三寸处,距胫骨前缘1横指。每穴艾灸15–20分钟为宜,火力宜温和。
公孙位于足内侧缘,当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,赤白肉际处。
阴陵泉位于小腿内侧,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处。
3. 三阴交调畅气机,为春天肝气的疏发打下良好的基础。
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,足内踝尖上3寸,胫骨内侧缘后方。此穴为肝脾肾三条阴经的交点,艾灸此处滋阴潜阳,调畅气机,艾灸20-30分钟为宜,火力宜温和。
艾灸以后多喝热水(多次少量,切忌牛饮),注意保暖,忌食生冷辛辣。
保尚元艾灸堂,掌握艾灸核心技术,15年行业经验,八年直营经验,独有密闭排烟系统获国家专利!艾灸加盟,艾灸项目,养生项目最佳选择!
发表评论
要发表评论,您必须先登录。